人民日报刊发曹雪涛校长署名文章:努力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座谈会上,“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广大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倍受鼓舞。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原始创新的主阵地。构建高校原始创新体系,高校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把“四个面向”作为根本遵循。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局,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旧动能转换倒逼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源头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基础前提,以“面向经济主战场”为核心原则,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关键任务,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现实需求,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部署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科研课题,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驱动力和支撑力,合力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卫生安全的构建和人民健康幸福提供保障。
把人才作为关键要素。改革创新关键在人。对高校而言,既要汇聚一批立足本土又具有国际水准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形成有利于持续引领推动原始创新的人才梯队,又要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和未来人才,激发创新潜能,涵育科学家精神,使其成为助推中国原始创新的先锋力量。这其中,激发和培养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尤为重要,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思考,释放其创新潜能,使其养成创造性的思辨能力,掌握严格求证的方法,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原始创新源源不断地储备并输送优秀人才。
把平台作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学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前瞻性部署长周期原创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鼓励学者敢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发挥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装置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立新的科研范式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统筹集约、协同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广泛联合政府以及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将原始创新成果应用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力量,彰显原始创新的倍增效应。
把评价作为改革撬点。实现原始创新,离不开支持和保护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潜心钻研、宽容失败的“空气”和“土壤”,其中关键环节是改革评价制度以有利于原始创新。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必须坚决破除“五唯”和“SCI至上”,加快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体系,使广大科研工作者敢于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
往期回顾:
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11月8日第6版
编辑:邓莫晗
审校:马长虹 冀宁